一场“深情”对“高义”的救赎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9
而且沈三白竟然还同意了,欣然坐等的样子!”
这次看《舍子记》,有观众说:“怎么可能交出亲生儿子?做不出来啊!大家一起逃,大不了全家一起死啊。既然刘彦昌明显偏袒,明显念旧,王夫人干脆带着自己亲子走掉,管他们神仙呢!”
以现代女性的观点,这似乎是三观最正的做法。舍亲子,是违反人伦的。
传统版“二堂放子”的故事,只是表现了王夫人的深明大义,就戛然而止了。可怜王夫人是“理应”苍白的,一旦赋予血肉与灵魂,这个人物就写不下去了。
观众也仿佛习惯了这种以剧情顺利推进为目的的“选择性”不细究。在传统的价值观架构中,刘彦昌的矛盾,天然高于王夫人的忍让。刘彦昌的痛苦是重情,王夫人的痛苦却被归于从一出现就注定的悲剧命运,抹去无痕。
罗家宝曾在回忆薛觉先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罗家宝和薛觉先)观看《宝莲灯》的演出,一看到白七叔那一幕《二堂放子》,被他的唱腔与演技感动到我和五叔热泪盈眶。白七叔的唱是以唱出人物感情著称。例如他在《放子》那一幕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