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浅析清末民初广州伊斯兰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和现实的特点

作者/责任者:张建君撰写;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广州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第四届广州伊斯兰文化论坛论文集》

圣寺的光塔。广州伊斯兰教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更是开学风先河。现列举部分学者和书刊,就能说明广州伊斯兰教在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影响和地位。
    人物:
    哈吉��马哈茂德,乾隆十四年(1749年),土耳其人,来粤瞻仰先贤古墓,并留居达尔哈(即濠畔)清真寺传道二年。[1]
    尔卜道拉喜,光绪十二年(1887年),阿拉伯人,传教士,奉命来华传道,由西域航海到粤,先后在本寺讲学传道,直至在粤归真。[2]
    马瑞图(1896-1945)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学者、阿訇。名玉龙,字行,经名奥斯曼。回族。自幼随父在大营、沙甸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并自学汉文。1918年起,任鸡街清真寺教长,后与其父均被聘任昆明振学社高等经书并学校教员。1927年,先后任濠畔寺和南胜寺教长,遂寓居广州。[3]
    法明德阿訇,清末民初,甘肃,法明德阿訇被聘来濠畔寺任教,在任教期间,创办了回文大学,并兼任该校首任校长。[4]
    伊斯兰教为什么能成为国际性宗教?为什么能成为56个国家的国教?就因为它的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