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旧中国的广州银钱业市场

作者/责任者:严显郁撰写;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K296.5/144/3-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3卷

    广州是对外通商开放最早的港口之一,毗邻香港、澳门,对外经济交往比较发达;华侨和港澳同胞,比其他省市所占比重最多,他们的赡家和向家乡投资的汇款也较多,在我国货币对外汇率,按直接标价法来说偏低(币值高估)的时候,这种汇款,常是以币代汇,即以带进外币代替汇兑。解放前广州和港澳之间,人员来往自由,即使在名为实施外汇管理时期,实际上货币和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的携带进出境,也并没有受到有效的限制,从而形成广州的外汇(包括外币)市场,十分活跃。
    诚然,自民国成立前后,新式银行在广州出现最早的,是1854年设立的英国丽如银行广州分行和其他的一些外商银行,广州沦陷前,除倒闭停业的之外,计有7家,解放前只有2家。最早建立的我国银行,是1898年4月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广州分行和清末设立的大清银行广州分行等等。
    20世纪初期的20至30年代,国家银行、特许银行、省地方银行、华商银行和外商银行,相继增设,特别是抗战胜利后,不但国家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