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广州银钱业市场
作者/责任者:严显郁撰写;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K296.5/144/3-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3卷
,可获更厚的利润。
由于“申电”的这种特殊作用,广州的银号,利用港澳毗邻,交通便利,走私容易,可随时兑换外币,又可通过地下电台、长途电话暗语联系,迅速成交。广州银钱业人地熟识,和公私、上下、同业的关系,长期打通,资金外逃、回笼、周转快捷稳妥。所以以往素有“中国金融中心”(之称)的上海银行界投机商,也千方百计来广州向银业界找关系。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全国的解放,更加迫近,云集广州的资金,也大量加速继续外逃。其外逃方式,除了在广东贴水搜换大额港币携运往港外,大宗的还要靠通过广州的银号汇往香港。据香港《华商报》1949年5月5日报导,港币回流,多是经过银号汇回,前些时广州汇款往香港要贴水、即广州的汇款人,要交10010港元至10040港元,才能在香港收取1万港元,而5月初由香港汇款往广州,却倒过来要加水,即汇款人在香港只交10000元,就可在广州收取港币10040元或10020元,足以说明广州银钱业对大量港币外逃(倒流)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