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还有老叔父在,要赶紧留下来、拍下来”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叫‘牌栅’,又称‘砌大山’……因为整个表演过程如杂耍一般,纯粹是五军虎的武功技巧和跟斗的展示,就像‘插’在戏中间的‘花’絮一样,故名 ‘插花’。”(《粤剧大辞典》)
《香花山大贺寿》还有一种表演程式叫“摆花”。“早期粤剧戏班没有女演员,全部角色由男演员装扮,叫全男班。最初在师父诞演出《香花山大贺寿》时,并没有‘摆花’这套程式性的舞蹈。后来粤剧有了全女班,她们也演这个例戏,但由于没有男的武打演员表演翻跟斗的‘插花’,于是便创作了‘摆花’这套程式来替代跟斗表演。直至男女同班后,大家觉得翻跟斗的‘插花’和舞蹈性的‘摆花’各有艺术特色,便同时保留下来了……八位仙女用手臂和花束,以及自己的身体作为笔画,在舞台上依次逐个摆出‘人’及‘天下太平’的字样。结束时用排对对牌子下场,‘摆花’就完成了。它纯碎是一种程式性的舞蹈表演,没有具体的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只是取其意头吉利而已。‘摆花’是因为在舞台上用花‘摆’砌成字形而得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