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我觉得这是一个粤剧的中兴时间”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5

。”(《粤剧大辞典》)

    而这些固定而枯燥的程式,正是检验演员功底的试金石。罗家英说:“我们对传统戏不敢改动太大。我们没有受冲击,人人对传统都很清楚。你去打跟斗,点解得四个跟斗?不是六个?观众知道,会去数。有人说《六国大封相》无嘢睇,是啊,但唔该你穿件大靠,不要动,站给我看,要有型有款喔。老倌站着是丁字咁脚。不是老倌的话,站一会就松了,是乃字咁脚。《封相》就是斗企,要端起来。有些戏是看打,是做工戏,像《西河会妻》。有些戏是重唱功、口白,像《周瑜归天》,《霸王别姬》就听霸腔,各有各睇头。所以对于重排传统戏,我们一般是改动二成,保留八成。但是整台戏的节奏不能太慢,我拍惯电影,知道节奏的重要性。我们要多想办法,比如《香花山大贺寿》,‘摆花’时可以玩多些东西。”

    在去年底,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也上演了一台有教学意味的粤剧古老例戏《玉皇登殿》,全古腔演出。观众虽然听不太懂,但依然对日月架、桃花女架等功架和排场看得津津有味。晚会由广东舞蹈戏剧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