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酬神祈福,点少得睇大戏!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1
陈姓、冯姓、钟姓,有很多是汴人南迁至南雄、新会、番禺、增城而开枝散叶的。宋代陈旸《乐书》介绍过这种歌舞,“琵琶工升殿独奏大曲,曲上,引小儿舞伎,间似杂剧。”
2
民间戏曲,与信仰息息相关
这些自古以来的民间习俗,在学者眼中,是与一地之文化互为表里的。
王嵩山《“扮仙”与“真神”:民间戏曲的信仰与仪式》一书指出:“不论传统或现代的中国民间曲艺表演,不但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配合着宗教节令。在这些节庆中,从最早的驱邪祈福、报赛田社的祭祀及一般的神祇的信仰、庙神的庆典,乃至于喜庆婚丧的仪式,戏曲技艺表演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社会与艺术活动。”
王嵩山认为在汉文化的信仰体系里,神、鬼、祖先和生人是生存在同一个世界的,仙有人的意欲情感,神是可以要求的,神与人是互惠的。戏曲演出的“扮仙”行为,隐含了回报的象征。如八仙戏的结尾,八仙将饼干糖果抛给观众,观众接到吃下,仿佛得到一种赐福。
陈守仁《神功粤剧在香港》则运用人类学和民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