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在活化中保护 东山洋楼再逢春

作者/责任者:张涨

索取号:TU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18

这份成本,内在原因还是看中了洋楼的稀缺性和文化价值。在商言商,稀缺性终有一天会兑现成为高额回报,它将成为既有眼光、又有定力的商家最好的奖励。

  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投入则更多化为“沉没成本”,花费在配套、拆迁等基础工作中。对东山洋楼的活化保护,要用“算大账”的思维,从广州全市的角度去思考洋楼的文化价值,提升统筹层级,不能只算眼前的商业利益。在大体量的文化遗产保育方面,这种思维不乏实例。比如北京南锣鼓巷的保护更新,当地一位区领导曾透露街区改造投资达6亿多元,但南锣鼓巷税收贡献每年也才1000多万元,每年在管理上的投入就达到七八百万元。如果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那真是一门亏大了的生意,但历史遗产得到了更为妥善的保护活化,北京市也增加了新的文化名片,对城市整体而言无疑具有正向收益。

  由此可见,“此时投入,彼时产出;此地投入,彼地产出”本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东山洋楼的活化保护,必须将其视为一项要对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