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东山现存最早西式建筑 见证东山百年城市史

作者/责任者:何姗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04 05

民主制度与学术自由,因而在校园建筑中广泛采用。这种被称为杰佛逊风格的校园建筑形式因而在19世纪美国校园中得到广泛推广。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早期建筑由治平洋行澳大利亚建筑师帕内所设计,但现存建筑于1914-1915年间建造,此时帕内已回国。据记载,教会建造时曾在屋角刻石纪念,相信留有建筑师的信息。若能详加考证,则贡献大焉。

    广东卫生疗养院建成较晚,其门廊造型在东山的医疗建筑中也十分常见。最典型的例子即广东公医院,即今中山大学医学院所在,两者门廊在构图与做法上十分相似,且尺度巨大(现二、三层被封闭使用),显然是兼顾礼仪与适应岭南气候的需要。

    城 市 记 忆

    东山从郊野变城市: 20世纪初教会建学校、教堂、 慈善机构

    基督教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代中叶。早期外国传教士都以广州十三行为据点。这和清政府采取的两项措施有密切关系,一是17至18世纪“礼仪之争”后,清政府对传教士实行禁教政策;被驱逐的传教士主要安置在南方沿海的广州和澳门。二是1757年至鸦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