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德政路:百姓世代盼清官

作者/责任者:广州日报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18

     德政路算是广州最有年头的道路之一了,在上世纪初城墙拆除之前,它叫德政街,“德政”二字的由来,则与街道正对着的番禺县署衙有关。我们说过很多次,在广州1921年建市之前,整个城区是由番禺和南海两个古县分治,今天解放路以东的城区,归番禺县管,解放路以西的城区,则归南海县管。若论地盘,番禺县比南海县大得多,几乎占了主城区的三分之二。当然,那时候城墙的周长只有11公里多,城区范围比现在小多了。

  明末好县令青史留名

  有县衙,自然就有县令。县令官不大,实权不小,全县百姓的生杀予夺,几乎全都操控在县令手中,因此中国从来就有“破家县令,灭门刺史”的说法,将县衙前的街道命名为“德政路”,其用意明确不过,就是希望一代代县令都能秉承“以德治县”的理念,做个清官,多为百姓造福。

  按《广州城坊志》的记载,从元至清,番禺县衙就一直位于德政街,七八百年间,这里到底出过多少清官好官,又出过多少贪官庸官,我们不得而知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