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镇海楼“瘦身”三厘米 原是污染风化惹的祸

作者/责任者:杜安娜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8

术的研究,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蒋晓东花费了将近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他走了不少有红砂岩文物的地区。   镇海楼已侵蚀两三厘米   “四川的乐山大佛、韶关的丹霞山、东莞金鳌洲塔……”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广州人熟悉的镇海楼,是广州规模最大的红砂岩文物,底下两层楼的外墙都是这种岩石。   蒋晓东介绍,红砂岩建筑大多数都建于明代。因为它颜色很喜庆,容易打磨、处理,加工比较方便,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喜欢用红砂岩来做建筑材料。   “在广州,除了镇海楼,还有五仙观、琶洲塔等。它们的墙面、柱基都是红砂岩。”蒋晓东观察发现:这些红砂岩文物遭到强烈风化,如今青苔凹坑密布、残破不堪。   由于红砂岩与生俱来结构疏松的特点,所以抗风化能力差,历经几百年保存下来的红砂岩文物均遭到强烈风化。有的受酸碱侵蚀,还有遭到生物破坏。“只要有酸雨,破坏就会非常大,成整块剥落下来。”   在过去的五六百年时间里,镇海楼的墙体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