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巷名称变迁趣说
作者/责任者:黄国声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羊城晚报-B2
民国时期,广州街名雷同甚多,以“西”字打头的就达103条,像西荣巷、西安坊等;以“福”字打头的更多,竟达166条;而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全市也有三条。还有不少不雅街名,如鬼巷、屎巷、仇家巷……
壹
民国初年:广州街巷由2000条猛增到12000条
广州的街巷,据清末《番禺县志》、《南海县志》记载,共有街巷约2000多条,这只是主要街道,倘加上某某二巷、三巷的话,也不过3000来条。到了80多年前的民国,统计数字显示,广州街巷已达12000条左右。20多年间增速之快,正显示城市的急速变化、飞快发展。
到了今天,城市范围已大大扩展,街巷数更达到惊人数字。可是,近年老城区的街巷却在不断减少,纷纷被拆建成商品房、商业大厦,甚至整条街巷都消失了。例子多得很,如东有越秀北约、马草下街,南有永兴街、岐兴中北(街),西有珠秀坊、宝庆坊,北有芒果树街、大坑渠等,已不复存在。海珠中路东侧有条市桥巷,原名屎桥巷,是濒临玉带濠的一道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