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街巷名称变迁趣说

作者/责任者:黄国声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羊城晚报-B2

桥,粪溺在此集中卸落濠内小艇,运往四郊农村,其后逐渐形成小巷。但后来因名字不雅,80年前已改名市桥巷,并衍生出一条市桥新巷来。
  
    如今实地寻访市桥巷,问了附近好几位老街坊,竟然不知其方向、位置。查对地图文献,才知早已被拆平,改建成商业楼宇了。像这种遗址渺不可寻,街坊亦茫然不知的,数不在少,如果细算起来,少说也有几十条。
  
    贰
  
    街巷名称多雷同:用“福”字打头的高达166条
  
    街道起名,本有雅俗之分,太雅的不多,极俗的也很少,而以介乎二者之间、容易辨识方向、通俗易记的最为流行。例如民国时期,以东、西、南、北等字打头为名的,以西字最多,像西荣巷、西安坊等,达103条。东字次之,如东市里、东园巷之类,有102条。南字有64条。北字最少,为31条。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喜欢用吉庆、好兆头字眼。例如福字、永字、仁字、安字、和字等。那时用福字打头命名的街巷,如福兴里、福寿巷等,竟达166条,为全市之冠。仁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