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街巷名称变迁趣说

作者/责任者:黄国声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羊城晚报-B2

字头的不遑多让,像仁和里、仁德里等,有120条。永字头的有105条。其余的如大字、安字、和字、长字等打头命名的街巷,也有几十条之多。
  
    大家都爱用这些字眼命名街巷,而又无协调、审议机制,问题就来了,就是引起名字雷同,让人困惑。比如福安里,同名的竟达8条之多,而它又分布在广州城的西、南、北各个方向,分别处于今应元路、海珠中路、长寿东路、梯云西路、中山七路、福场路、同福西路等7处。余庆里更甚,达到11条,分布在今中山四路、解放北路、北京南路、大新路、长寿东路、清平路、光复北路、扬巷路等8处。这么一来,人们要找到目的地,非得走遍全城不可。就算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也有三条。如此街巷重名,不单给市民带来极大不便,也让市政管理、市民出行、交通运输、社会服务深受困扰。其劳民费事,已到非大加规整不可的地步。
  
    于是,广州市政府在民国十六年(1927)决定给重名街巷统一整改,交由市警局讨论方案。局方认为“广州市是模范市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