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水脉见证羊城治水史
作者/责任者:姜玉龙 黄小晶等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6
于江,是曰东濠。
广州人的生活,与河涌分不开。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具有城市防御、排洪泄污及交通运输等多重功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也是广州治水的缩影和代表。
东濠涌里的水每天都是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桥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保留着旧时的记忆。《广东通志》说:“内城古渠有六脉渠。渠通于濠,濠通于海。”这六条大渠依照城中地形而修筑建成,六脉水循环系统承担了给水、排水、航运、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成就了与古代广州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系基础。宋之六脉渠的分布与走向,大致上分成“左三脉”和“右三脉”。在六脉渠中,左第二脉和左第三脉渠经现今大塘街入东濠和玉带濠。可见,六脉之一保存下来的东濠涌,是历史见证。
旧时的东濠涌前段并不规则,深度3米以下,涌底全系沙石,水流清洁,农民多用于灌溉田地。涌边堤岸,小北门双眼桥以上多属土基,两旁间有树木及水笪。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