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镜头中的抗战”值得每个人花一天静静看
作者/责任者: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06 07
言就是精神信仰。”王雁说,在司徒同族中,沙飞与司徒乔关系甚好,“从司徒乔那儿会听到一些鲁迅的消息,父亲也看一些鲁迅的文章,司徒家族里的人当时都受鲁迅影响,父亲爱好木刻、文学,但最后选择照相,是想有个自己的专长。”
即便已经结婚,沙飞毅然前往上海。他参与筹办了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展览邀请鲁迅前来。直到展览的最后一天,即1936年10月8日,鲁迅抱病前来观展,沙飞也终于完成自己给鲁迅拍照的心愿。11天后,鲁迅离世,王雁说,“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新闻,父亲第一时间赶到寓所拍照。”
为鲁迅拍下来的底片,成为沙飞最后留在身边的遗物。王雁说,“死刑执行时,父亲身上只有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为鲁迅拍的底片。你可以想象鲁迅对他的意义,就是他的精神信仰。”
谈抗日:用自己的生命在拍摄
“他用一辈子拍了这些照片,即使是在日本展出,日本人都很感动。他的照片里有人道主义情怀,他拍聂荣臻救助日本小女孩,拍八路军与日本战俘交流。这种人道主义情怀是他拿起照相机时就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