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古建筑修复,岂能“隆鼻削骨”

作者/责任者:高化艳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信息时报-A16

    日前,位于龟岗二马路11号的民国门楼被推倒,重建后大门换成不锈钢门,引起不少关注老建筑保育的街坊惋惜。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古建筑,甚至包括一些已被列为文物的建筑,在维修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修旧如旧”——因业主方、管理方对实用主义的坚持,对先人审美观念的不认同,而要求使用现代的工艺、材料甚至风格来“翻新”旧建筑。有专家认为,如此“修葺”,不但让后人无法真正领略旧建筑之美,这些建筑所包含的独特历史信息,也在一次次的“翻新”中逐渐凋零。

    龟岗民国门楼

    民国建筑+不锈钢门

    “痛!以前广州消失了很多古建筑,没想到,现在珍贵的民国门楼也保不住了。”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协会创办人杨华辉的这条微博,再次引起街坊对旧建筑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该楼顶楼加了五角星,其他部位则完好保存了下来。日前记者走访发现,旧门楼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红墙、琉璃瓦、不锈钢门建筑。负责该楼装修的王先生称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