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岂能“隆鼻削骨”
作者/责任者:高化艳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信息时报-A16
,业主已出国,但他认为,“广州很多地方的老建筑外墙都改成现代建筑,没什么奇怪。”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改建改变了历史风貌,新的立面把传统的琉璃瓦和现代的不锈钢门结合起来,装饰既不民国也不现代,“不伦不类”。
沙面红楼
雍容金属天花+暗黄漆
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沙面红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改为集餐饮、住宿、宴会于一体的沙面会馆,该工程曾被国家文物局评价为“近现代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典范”。汤国华表示,该建筑尽可能保留和尊重了历史信息,但也有遗憾。
据介绍,红楼一层天花是沙面文物建筑仅存的金属压模天花。解放后,红楼曾作为宿舍使用,因维护不当,天花普遍生锈穿孔。修复时,采用现代技术让天花基本保留,涂上金漆后,雍容大方的气质得到恢复。但因业主审美与文物原状有出入,天花的金黄色被悄悄改为了暗黄色,金属灯花也被拆除,并按现代装修风格安装了吊灯。业主还要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