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清朝外销画上的世相

作者/责任者:叶伟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羊城晚报-B3

一种画在“通脱木”薄片上的画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广州成为西方人惟一可以进入中国的沿海港口。   当时,还被称作“天朝上国”的中国,其神秘的东方文化对西方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一些西方商人除了把丝绸、茶叶、陶瓷等中国商品运回国销售外,还希望把异域的风土人情带回去,让更多家乡人了解。在当时,摄影术尚未出现,许多中国的画师便瞄准这一商机,借鉴西方透视法、明暗法等绘画技艺,以写实的绘画风格,创作出大量表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的绘画,以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求。这些外销画中,“通草水彩画”是其中最具特色、最受当时外国商人和游客欢迎的画种之一。   通草画所使用的纸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而是一种名叫“通脱木”的木本植物的茎髓。“通脱木”分布在我国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其茎髓为圆柱形,长20-40厘米,直径1.2-2.5厘米。在“通脱木”长至2-3年,将主干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