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羊城瞽师:六十年几经沉浮

作者/责任者: 周豫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19

或刻意渲染。也许,这种技巧连他自己都不自知,瞽师的世界有着无边的黑暗,他们用歌声的摩擦来触摸心灵的彼岸。或许,这是一种喃喃自语的倾诉,而非某种技艺的表演。曲中人的命运、演唱者的命运以及说唱艺术本身的命运,水乳交融,感人至深。

    这种高明的艺术特色,在刘志光演唱南音名曲《叹五更》时,体现得更为鲜明。

    去年的中秋夜,刘志光通过自己独到的演绎,把失传已久的南音经典作品《叹五更》带回清代十三行所在地、广州繁荣的原点——文化公园,震惊四座。

    后来,有些老板辗转找到他,希望能请刘志光去他们的私人宴会上唱南音,有点像以前大户人家的“堂会”,被他婉转地回绝了。他说:“我行动不方便,出入要麻烦别人,算了吧。”当有人请他帮忙,到推广南音的学术讲座上示范演唱时,他倒是二话不说就爽快答应,且不问报酬。

    盲人曲艺队的波折过往

    79岁的莫若文头发花白,戴着墨镜,步行时需要人搀扶。但他一坐下来,便将二胡放在腿上,整个人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