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关注作品更关注孩子的故事

作者/责任者:周豫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18

种渠道,让家长们也能参与进来。

    “这个颁奖礼其实是一个儿童诗歌艺术嘉年华,因为只有短短90分钟,很多学生、老师、诗人都没有机会亮相。”广州荔湾区流花路小学校长余仁生建议,除此之外,日常还可以常设两个聚会,“一个给小诗人们,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用自己的作品说话,激发他们诗歌交流的热情;另一个给老师,诗歌节的落脚点还是在‘诗教’,对于那些乐于诗歌教育、自己创作的老师而言,一个沙龙式的‘诗歌之家’是需要的。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可以集中分享教学的细节和故事。”

    从事一线教学的冯老师直言,她最亟需的便是得到专家的指导。为了扩大诗歌节参与者之间的交流,组委会也将在《广东第二课堂》等省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优秀作品,组织指导老师、优秀选手参与全国媒体推广、名家讲座等活动。荔湾区宝源小学副校长黄丽燕就提到,“组委会的组织日益完善,尤其是公众号、QQ群的沟通更加紧密,比赛环节也更加清晰,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现在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