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小马站书院群藏身闹市 遗迹见证清代书院群风华(1)
作者/责任者:郭晓燕等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14/15
族祠书院的数量更多。清代,广州商业繁华,商品流通及人口流动频繁,到广州参加乡试的各地士子不断增长。于是,省内各姓氏宗族以“房”的名义合资参与,在广州城中买地买房建立宗族背景的姓氏书院,并作为各地本姓子弟应试和因公晋省的暂时居所。
合族祠书院在教学上虽然无法与官办书院相比,但由于宗族的整合,覆盖面广,作为一种特定的、有规模的社会活动,在推动教育发展,输送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历经多年沧桑,这些官办书院已荡然无存。而数百家宗族祠书院,至今仅存大小马站的数间古书院了。
每家书院都有严格规定
从1718年周氏族人在小马站捐建濂溪书院(周家祠)后,围绕官办书院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数百间宗祠书院陆续出现。这些宗祠书院不但为广东各地本宗族子弟到省城参加各类考试提供了住处,而且平日也可作为教书和读书场所。
虽为民办书院,但是每家书院都有自己的严格规定。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周氏聚族会议主祠规27条,以管理周元公祠和濂溪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