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南越王宫“印度神柱”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作者/责任者:黄丹彤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6
发掘的宫殿遗址也同样筑在古代的高地上,位于赵佗城的东部,这个位置和西汉长乐宫的位置相似,东南边又是御花苑,正好方便王室休闲和游玩。
最新考证:
南越国宫署建筑风格与中原不同
在考证中,全洪发现,南越国池苑以石料为主要材质,与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存在极大的差异。一些建筑构件的风格与长安等地的中原秦汉文化传统不同。全洪认为:“以八角形石柱为代表的形式与技术,和海外文化交流有关,很可能通过海路由印度传来。由此引论:早在2000多年前,广州的建筑和文化就有重要关联。”
考古专家在发掘中发现,御苑区位于宫城的东部,由北面的大型石构水池和南面的曲流石渠为中心,两者有水槽相接,构成人工园林水景。池苑遗迹发现两种大小不同的八角柱。一种高大的,有两根立于曲流石渠的弯月形石池,柱体八面,石柱顶部有凸榫,石柱通高1.65米、柱径24厘米。此柱的用途可能是支架弯池的上盖。在石陂池的西坡也曾发现这种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