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产—建筑交叉视角看待建筑作品内涵问题
如何设计,著作权法是不过问的。因为就相同的外立面,不同的土木工程师可以给出不同的内部具体结构设计,例如只要合理运用力学的受力承载,内部大厅可以设计成挑高3层也可以设计成挑高2层,并且这样完全不会影响到建筑物外立面给人的直观感受。其实以上这三种表达方式无非是建筑师思想表达的“表达承载体”。在司法实践中,如发生在2008年的盛放鸟巢案,法官正是基于烟花外观对鸟巢模仿而判断其实质侵犯了鸟巢的著作权。无论《伯尔尼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文件还是各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想要保护的建筑作品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建筑设计师对外立面(外观)的美学表达而并非对建筑载体、模型载体及设计图载体这类“表达承载体”本体进行保护,故建筑作品内涵应当包括建筑“表达承载体”的所有形式。(三)建筑设计图与工程设计图对建筑设计图与施工图,建筑设计师与土木工程师这些概念不加区分也会得出模糊的结论。实际上,土木工程师所给出的如建筑施工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