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儒、法哲学化法制的现实意义

了“依法治国”之主张,虽后有来者言之不过为封建法统治下之虚幻理想抑或不过为封建法制之言语说辞,所谓“法治”与今日之含义非可同论,然就笔者看来所谓法治,当然之含义必有其三:一者,国之根本制度确之于法;其二,凡所规范,上则置于官僚亲贵、下则严于黎民百姓必依成法,而无偏狭;其三,所依之成法必通行于天下,而传之于四方;唯此,则可谓一国一域依其所立之法而治于太平。商鞅、韩非所铭之“依法而治”以笔者浅闻尽和前要之旨,概而言之可为其下,首先,商鞅所变之法始于孝公,虽而因变法之祸至于身死,然不过为权贵、宗室集团缘于利益得失报之于私怨而已,由商君所立之秦法则传之于后世,并为秦帝国之建立奠定基础,所谓“上至君王、宗室,下辖乡野黎庶无不遵奉和应,更有拜奉……”;至于韩非所倡之法家思想虽非由其本人推行创立,而如张仪、李斯诸等秦相亦早已行之于国,并传至于汉;秦国大政之便更由商君之法更换谪替——“奖耕战、废世卿、行坐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