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儒、法哲学化法制的现实意义

罪、强集权……”,“自商君而后世秦政皆从其理”。其次,商君、韩非之法首倡要意则为“天下无有法不可制”,商鞅于立法之初则治秦公子虔、太傅公孙贾于犯,并予劓、黥之刑,足见其执法之严,而以中国古代王权至上之时应此严法者尚不知有出其右者矣;盖有秦一世,官吏所擎之法必也严于来者,如非,则以秦法之密而民行之,毕业难也。(三)法家思想峻法之变有秦一世,自商君而至始皇帝合一天下并行秦法,历三百余年而平稳无改,所治关中之地亦为有序,更由其法度之行而强国胜兵,是以可见秦法之效绝无后世所谓“弊之端也、败亡之源”之理。汉初所立之法多承秦制,虽有刘邦等最高统治者观秦末战祸之弊而行道家“无为”思想,然于治国之要仍可谓“法”家思想统领其向,“严刑、峻法”之迹遍现于汉初制法之内容,刑罚如笞、杖等虽为肉刑之属,然则因其或然过于繁杂,或然执法过厉,有据而查者一课于刑并领罚处之数百余外者,所受为众,而致犯刑受过于死者亦更为多,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