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儒、法哲学化法制的现实意义

所制“肉刑”之旨不免更至变相之“大辟”。诚然,峻法之治非国兴邦固之长久善策,是以于汉景帝之时则尝试改其肉刑称变相大辟事实于轻法之类矣。所论轻法,于中国古代法制之变化趋势而言则亦为后世所向,而无改其承,自秦兴法家之治刻为峻法至汉渐化儒法之和而至魏晋以降并至隋唐,概而言之可论如下:以大辟之刑论之,商、周治世尚存奴隶社会刑罚随意、混乱、残暴之实,所论大辟之刑亦足以为众刑之首,所治刑囚之广,所涉刑种之多亦为后世所无以想象,及至春秋而论战国之时,各国大兴变法治邦之政,为求内则安定,外则兵强之旨各国之变法多力求严刑之外论及人情,而此时法家之论亦并非如后世之所臆测尽行严苛之法而无论人伦;诚然,严刑峻法为法家之立言宗旨,然亦应予严格详究,以至两汉渐行轻法之旨,所存大辟之种类亦更为简化,降至隋唐凡所存世之大辟刑罚则又多有死刑之罚处之以流刑而载于史册,可见,虽法家治世之理论贯穿中法国法治之始终,然其严刑峻法之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