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儒、法哲学化法制的现实意义

理论亦溅为后世所调整,而渐渐与儒家学说共为中国古代治世之基本理论。二、儒家法治思想之优劣及其现实性特征(一)儒家思想之传统与保守性儒家政治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其代表人物则以孔子、孟子、荀子而为先;儒家政治理论的思想渊源应归结为战乱时代人们对过去存在的“秩序”社会的崇拜与向往,在这一点上,儒家的思想追求就与法家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性,概言之,其一,儒家对过往社会制度的向往必然导致其缺乏对现有政治制度的反思与改良精神,更加缺少对现有政治制度的创新动力;其二,春秋以上之夏、商、周各代均以圣贤之治为其基本政治治理方式,对“人”的崇拜远大于对制度的崇拜,诚然,“礼法社会”的认可与向往存在着对过往,至少是对周代“礼”治制度的追求,但,后世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外在”的制度崇拜,而应清楚的认识到儒家这种对礼制的追求其实质是对“圣人”所制之制度的崇拜,向往的依旧是希望有大道之人对国家衰败的挽救,因此,儒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