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黄河,母亲河》现身人民大会堂炎黄子孙的民族气派
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犹如脱缰的骏马倾泻而下,好似由天而降。第二段诠释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英雄主义精神。翻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滚滚向前,一切礁石险滩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的体现。画面由此进入第三段,即诠释了“今来古往无终极”的象征主义意念。作品的最后一段表现了黄河之水由四面八方汇聚之后而形成咆哮之势,这既是自然景观的真实再现,又象征着中华民族无始无终、无限绵延的意念。王西京解释,如此构思,意在表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虽历经艰辛坎坷,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正以雄健的步伐,走向伟大复兴之路。这幅画不仅主题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发挥了在这特定环境中应有的装饰作用。写实与写意的交织融汇回顾中国百年画史,以徐悲鸿、蒋兆和为首的一批画家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思潮,对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