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人间佛教”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慧能(638—713)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可谓“人间佛教”所由建立的源头活水。但是,“人间佛教”对禅宗末流重智轻悲则批评严厉。禅宗末流重智轻悲,跟“三教共轭”的传统思想格局密切相关。南宋孝宗(1127—1194)写的《原道辨》指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让儒者治理社会,让道者护养身体,让佛者净化心灵,各司其职,即是“三教共轭”。在此思想格局之下,“顿悟成佛”的禅宗修行路径发生畸变,禅宗末流重智轻悲,亦即仅求一己之灰身灭智,置大乘之普度众生于不顾。印顺指出:“中国虽素称大乘教区,而行持却倾向于小乘,急急的了生死,求禅悟(虚大师称之为: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结果青年与佛教,愈隔愈远。”如何扭转重智轻悲的积弊,重新焕发大乘佛教的生机呢?太虚主张自他两利:“一切行为是害他的即是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39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