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远古史研究理路
”丘,甲骨文( ),像古人穴居的废窑包形。既表示废墟,又表示土山。《说文·丘》:“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帮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归纳“宛”“丘”本义:1)宫室回环盘曲;2)四方高中央下;3)丘上有丘;4)似古人穴居废窑包;5)非人为堆积的土山;6)人居丘东南。宛丘所有的标志性特征皆与昆仑丘相符:1)昆仑丘北部的圣王坪内部系纵横交错、回环盘曲的喀斯特溶洞群。“昆仑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博物志·地理略》);2)圣王坪是典型的四方高中央下的喀斯特陷落洼地;3)昆仑丘为著名的“增(层)城九重”(《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三成(重、层)为昆仑丘”(《尔雅·释丘》);4)昆仑丘周边及其顶面有数不清的古人穴居的废窑包,八千年前伏羲时代太皞部落先民都居住在圣王坪周边尤其东南的岩洞岩龛之内;5)昆仑丘是一座高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