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艰难转型的清末德育教科书

身教科书的经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修身教科书,使国人具备现代文明社会应有的道德素养。这种现代性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清末修身教科书在内容上出现了启蒙思想。例如,很多修身教科书中都有“公德”“爱国”“平等”“博爱”等德目或课文。这些内容占教科书的比例不大,也不像报刊上的宣传文章那样犀利,更不如启蒙类学术专著那么深刻。但是,教科书在普及思想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那些以启蒙为宗旨的报刊和专著无法触及的乡村,新式教科书成为孩子们接触现代思想的重要窗口。由于宣传启蒙思想与当局的教育宗旨并不完全合拍,因此,教科书编者大多都会注意拿捏措辞的分寸,尽量不触怒当局。即便如此,还是有修身教科书因思想倾向问题遭到学部的批评。其次,清末新式修身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德育开始走上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中国古代教育虽然极其重视教化,而且宋代以后,修身类的蒙学读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是,它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