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转型的清末德育教科书
们一般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讲授。新学制颁布后,修身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此相应,区别于传统儒家经书和蒙学读物的新式修身教科书的出现,使德育有了专门的教学资源。不仅如此,编写出能够适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修身教科书,成为编者的共同追求。此外,很多修身教科书有配套的教授法、教授本,其中糅合了现代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德育力图与现代接轨。另外,新式修身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德育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学术体系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儒家的经典,即使宋以后最具权威和影响的修身类启蒙读物朱子《小学》,其地位也是要放在儒家经典体系里来审视,即把它视为“四书”的阶梯,而“四书”又是“五经”的阶梯。新式修身教科书则不同,虽然它们从传统儒家典籍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但是,它们与独立的课程方案、现代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了新的德育模式。从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收集的当时各种出版商印制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