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韩非子消除对“贤人”“开明君主”的需要

不合时宜的文化遗产,那些四处漫游的哲学家——他们对于自己空洞的“私人”学说以及私人的价值观十分自负;那些私人性的家族仇杀,那些“私人武士”,凡此种种都将消失殆尽,而“公共利益”(公利)将获得最高的统治权。和平、和谐和普遍福利将占主导地位。这并不意味着韩非子的总体观点中不存在任何内在的紧张。韩非子生于弱小的韩国,自称是执政家族的一名成员,当然是一名贵族。与未来的秦始皇帝的大臣李斯一样,他也声称自己曾是荀子的学生;而且,与前者一样,他也声称最终并不能信服他的老师为了捍卫儒家所作的努力。然而,人们要记住,人们毕竟是在和一位身心极其脆弱但决心使自己心肠很硬的“知识分子”打交道。他很容易动怒,痛恨这个不承认他才能的世界。尽管他为他的信念寻求一种“道家”的基础,但明显缺乏慎到所具备的“像土块一样的”(clodlike)冷漠无情的素质。他的公共职业生涯基本上是悲剧性的。在试图影响无所作为的韩国统治者失败之后,他终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