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消除对“贤人”“开明君主”的需要
于找到了接近年轻的秦国统治者——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帝——的机会,他显然把这位君主视为他的“开明君主”理想的活的化身。然而,他最终还是招致了未来皇帝的猜疑,因而被处死刑。他的同学李斯不是一位强有力的理论家,但显然是一位灵活而又富于直觉的政治权谋家,正是李斯在将其同学发明的理论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起了更大的作用。很可能,韩非子完全同意慎到轻视“贤人”和“开明君主”在人类事务中所起作用的态度。他整个体系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消除对他们的需要。然而,作为对他的科学的适用性充满极度自信的野心勃勃的活动家,他和商鞅一样,也必须相信,在他那个时代的环境中,只有借助于真正的贤人和真正开明的君主,真正的体系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行为科学将消除对于错误的“私人理论”的需要,但只有借助于商鞅和他本人这种拥有了真正理论的贤良个体,这种科学才能付诸实施。在题为《孤愤》的文章中,他在如下的两类人之间设置了不可跨越的鸿沟:一类人是如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