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儒家的养生之道
  乐处”,讲的也是这个区分。他们具体理解孔子、颜回何以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固然未必一致,但儒者之乐不系着于外物,这个认知乃是相同的。把这种其乐在心的情况,形容为“仁人之心”,也是一样的。这即是孔子说的“仁者乐”。仁者为何能如此之乐呢?《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篇》解释道:“仁者,憯怛爱人,谨翕不争,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险陂之事,无辟违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气和,其欲节,其事易,其行道,故能平易和理而无事也。”一般人总是升了官、赚了钱、饮美酒、逢人夸就喜;遭人批评詈骂或处逆境则哀、忧、愁、苦、憎、怨、诟、恨,以致哀乐伤生。儒者之乐正是要超越这个层次,长存豫泰的。有如此平和舒愉的心境,当然就易养生得寿了。所以《易经》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同其吉凶。”与天地合其德,看起来好像很玄、很难,其实讲的就是大人的心量要宽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