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博传播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几点思考
力的批评会削弱,乃至消解。因此,哈贝马斯说,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混杂、混同是一种伪公共领域。其次,碎片化的表达,使得微博信息呈现碎片化和浅层化的趋势。据2010年发布的DCCI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显示,64.9%的女性用户,48.3%的男性用户喜欢用微博记录自己的心情。这使得微博成了很多人自言自语的平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口水”。为了使某些话题引起关注,在“粉丝决定影响力”的背景下,有些微博的发布者甚至“语出惊人”。完全不考虑微博作为公共领域存在的因素而发言谨慎。二、娱乐化的倾向微博的作用本应是表达和传播,而在中国,微博的价值取向就是娱乐,以新浪为例,动用的就是明星团队和加“V”的顶级区分,依靠在名博中积攒的大量明星、意见领袖和行业领袖资源,新浪微博很容易就在转瞬之间拥有上万个认证账号,媒体发布近千万条微博,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新浪微博月覆盖人数占据全国近五成的份额[2]。在新浪推出的关注度排行榜上,前十名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