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载体中知识人的精神实践
破碎。儒学所长在人事制度层面的安排,哲学思考非其所长,而佛学,庄老的哲学味更浓,它们的重心是在俗世尘人的解脱。西方哲学似偏于对世界本源的解释。西方政教分离的传统有利于哲学的独立自由发展。现在的大学制度,催生于教会,也保持了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传统。德国,美国是其代表。这固然有传统的相承,也包括个人的争取。在西化徒具形式的中国大学制度的当下,如何吸收其背后的真实精神,则有待于一代代知识人的不懈努力!三、知识人的精神实践知识人是知识的承担者和社会良心的代表。现代社会对知识人或知识分子的定义多种多样。我经常听到下层民众所说的是“你们大学生,都是有学问有文化的人”,“有学问有文化”是民间社会对所谓知识的凝合和创造者的一种通俗的定义,这依稀还可以看出一点传统社会中“士”文化的影子。不过这样的定义归于当代的全部大学生,显然有些不当。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无良学者泛滥的时代。无良的学者来自无良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