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本雅明盛赞技术带来的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可以以较小的成本领略到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原本唯一的艺术品成为了大众可以共享的存在,更多的大众能够有条件、有能力接触到原本只呈现给极少数人的艺术作品,这同时造成了受众群体规模的急剧增加。二是丰富了受众观看的内容。受众观看对象的丰富来源于是新技术背景下艺术品内容的极大丰富。本雅明以摄影和电影艺术举例来说明这一点:“摄影机凭借一些辅助手段,例如通过下降和提升,通过分割和孤立处理,通过对过程的延长和压缩,通过放大和缩小进行介入。我们只有通过摄影机才能了解到视觉无意识,就像通过精神分析了解到本能无意识一样。[7]”例如摄影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肉眼对于绘画的限制,即便是在在同一观察视角下,摄影技术也可以提供肉眼无法看到的内容细节。而通过特殊技术的运用,还能给予受众肉眼无法到达的位置的观看内容,例如我们不能否认,从高空甚至太空对我们存在的世界进行观看,其内容不能通过艺术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