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加工成为艺术。而且,新技术的应用还能带来现实世界时间流速之外的艺术欣赏,如高速摄影。三是增强了受众的主体性。本雅明肯定了受众在艺术品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受众不只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解读能力。“大众是促使所有现今面对艺术作品的贯常态度获得新生的母体。[7]”人们通过个体的创造性解读,“可以把在此排除的东西纳入到灵韵这个概念中[7]”。本雅明不同于其他论者贬低大众的欣赏能力的精英主义视角,也与早期传播研究学者对受众被动接受的观点相区别,而是强调了受众在获取信息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受众可以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加工解读,赋予作品新的灵韵。一个圣母像,大众既可以在教堂做礼拜时进行膜拜,可以摆放在书桌上借以获取心理的宁静,甚至可以作为布置居室装修风格的物件。四是满足了大众新的欣赏习惯。本雅明认为在复制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现代大众对于轻松的愉悦观赏有更迫切的需求,以便使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可以通过对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