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明眼中的复制技术造成“灵韵”丧失的同时,也带给了艺术作品新的内涵:1.艺术品因技术获得了新的内容;2.技术为艺术品创造了新的时空。(一)艺术品因技术获得了新的内容本雅明在论证这一论断时提出,技术复制比手工复制更独立于原作。他举例说,原作中存在着肉眼无法识别的部分,只有镜头可以捕捉,照相摄影使这些部分也得到展示和突出。而且镜头的存在带来了拍摄角度的变化,这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此外,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放大、慢摄等方法使人们获取到肉眼不能获得的形象。本雅明所举事例成立的基础在于,承认摄影技术赋予了人全新的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这一能力本身是不应当从价值上被贬低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艺术学乃至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现实的那些非机械的方面就成了其最富有艺术意味的方面,而对直接现实的观照就成了技术之乡的一朵蓝色之花”[7],本雅明的这一论断最早是针对摄影技术而得出的,可以说,在机械复制技术刚刚兴起的时代,本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