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雅明能够对技术保持一种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式的乐观态度,尤为不易。而对于我们后人而言,往往却是在《阿凡达》为代表的3D技术成熟之后才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足够创新的形式本身是否就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内容体验?(二)技术为艺术品创造了新的时空本雅明的灵韵关照了艺术品时空双重维度上的不可复制性这一特殊气质,也因此,他并没有忽视机械复制技术为艺术品消解时空唯一性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时空这一进步。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拓展上升到原作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复制品依靠不计其数的量,将艺术品带到了它本身无法到达的地方,从而赋予了艺术品原作完全不同的传播力。本雅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圣母像可以经过流水线生产,最大程度地突破空间,出现在每个人的书桌上;我们可以在卧室欣赏管风琴演奏,而这原本是只有在教堂才能感受到的。在这里,本雅明肯定了技术带来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品的传播能力,艺术不再是特殊群体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