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计算机时代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培养目标、教学学时不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教育应当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有所不同。在高等院校的大学教育中,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通常采取的是“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先学好基础理论,然后再学习应用知识[5,7]。但是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不必这样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模式,而可以根据学生本专业的要求,直接从应用的角度切入,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3]。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狭义工具论”的问题。“狭义工具论”就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学生怎么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4]。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以下简称C9会议)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
<<上一页  下一页>>

jsjs20140118
jsjs20140118
jsjs20140118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计算机时代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