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安翔”:IDF的发展与升级
次升级能否落实,将成为IDF生存的关键。
沦为“鸡肋”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空军航空兵一度没有第三代战斗机,甚至没有具备全天候有效迎头拦射能力的歼击机,飞行员们必须依靠勇气与牺牲精神,冒着较大的危险,冲过敌机的中距拦射线,才能以近距离格斗“平等地短兵相接”,由此也不难理解当时台湾岛内对于IDF即将量产的沾沾自喜了。
不过IDF还在进行最后研制工作时,大陆航空兵乃至航空工业借助俄罗斯,得到了绝好的发展机遇。1994年第一批苏-27SK重型战斗机落户中国大陆,随之引进的R-27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R-73红外格斗导弹能实现对于IDF的压制,使得IDF还没真正实现的性能优势化为泡影。而随着21世纪初大陆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取得切实进展,IDF不得不“自惭形秽”——事实上,由于无法得到标准的第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