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军事文摘

艰难的“安翔”:IDF的发展与升级

三代军用涡扇发动机(两台TFE1042-70的总推力才相当于一台F404中等推力发动机),再加上双发布局导致了额外重量,后机身阻力飙升,IDF的总体性能对比同样空重7吨左右、采用一台中等推力发动机FC-1“枭龙”,仍然有一定差距。
  等到1994年IDF正式批量生产,台湾乐观预计的“压倒性优势”已经因大陆空军引进苏-27系列而不复存在。而且IDF开始面临“内部威胁”——美国放开了对于台湾进口F-16的限制,法国达索由于经济问题,也同意向台湾出口“幻影”2000-5,这两款货真价实的第三代战斗机直接冲击了IDF的生产计划,原有250架订货锐减到130架,1999年即停产。
  在台湾战术航空兵序列中,IDF论空优能力,远不及“幻影”2000-5,论格斗和多用途能力,更无法对比F-16系列,完全陷入了尴尬境地。虽然“食之无味”,但IDF毕竟是台湾装备数量第二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军事文摘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