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上的小吃
做成棋子儿大小,顶部微凹,以便浇糖汁儿的。这两种豆馇儿糕,等到我记事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了,所以从未见过。“驴打滚儿”驴打滚儿是北京的一种黏食,做法是把蒸好的黄米面坨晾凉后,擀成两厘米厚薄的面皮,中间裹上黑糖馅,搓成条状,外滚炒黄豆磨成的黄豆面,再用刀切成“寸段儿”,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驴打滚儿”。“驴打滚儿”大约源自东北地区的“搓条饽饽”,即把蒸熟的黄米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外滚炒黄豆面,搓成条状,如果把里面裹进黑糖馅,再滚一层厚一些的炒黄豆面,不就是今天的“驴打滚儿”吗?爆肚儿爆肚儿也叫水爆肚儿,顾名思义,就是把羊肚儿用水汆熟,但在吃法上却大有讲究。吃爆肚儿,以“肚领儿”最嫩,其次为“肚葫芦儿”、“食芯儿”和既薄且脆的“百叶儿”(也叫“馓旦儿”,“芫爆馓旦儿”是清真馆儿里的一道名菜),“肚板儿”、“蘑菇”则为下矣。当年可以分部位售卖,价格不一,可如今吃爆肚儿,大都是一块儿下锅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