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健康

带年味的醋文化

工水平,粟既脱粒不干净,经常硌牙,又干涩难咽,于是先人们创造了将肉与菜料一锅煮的羹。在油炒的方法没有推行的时代,人们通过羹(之后浓缩为菜)来烹用美味而得以“就着”粒食下咽。而羹也要加入调味品产生多变的滋味,这就使得进食过程变得顺利。在商代时,调味料主要是盐和梅,取咸、酸为正味。这以《尚书·说命》所言,“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为证。而到了周代,虽然少不了盐梅,却更多地使用调味酱,如酸味酱醯等。中国历代的厨师和美食家都十分看中酱。五代的《清异录》认为,“酱,八珍主人;醋,食总管也。”宋代《梦粱录》称:“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开门七件事”的俗语在民间一直传流至今,可见其影响之深。我国制酒的历史至少也有四千多年了,制醋的历史略晚于制酒。醋的最初制法是用麦曲使煮熟的小米发酵,生成酒精,然后靠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成醋酸,酿制过程和酒基本相似。所以,两晋的炼丹方士又称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健康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