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员龙腾争粽子
平衡的关系极为在意,所以一直用阴/阳、昼/夜、德/刑、生/死、水/火、湿/燥等对比来理解它,从而透过讯息去用行动来表达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为什么与冬至有关的寒食仪式要用“介子推焚死”的传说来配合,而与夏至有关的端午仪式,却要用“屈原投水”的传说来呼应,那就是因为“日冬至则火从之,日夏至则水从之”的缘故。既然是夏至日从水,所以屈原投水的传说就最能配合。原先有人想用介子推来作为端午的传说故事,后来因为不合理,所以传不下去了。介子推是自焚而死,与从水的端午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然在传承中被淘汰了。所以仪式与传说的配合,虽然说是任选任择,但是在其背后,还是有其内在的结构契合的,这就是屈大夫投江的传说不但可以“击败”介子推传说的原因,也是它能在其他如伍子胥、曹娥以至越王勾践、白洁夫人等传说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普遍版本的根本原因。农耕文化以制造心理敬畏来制约人们的行为,在古时民智未开的时代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