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建设的运行困境与政策建议
多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村级也无法筹劳。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在转变,认为应当由政府财政投入来解决农村问题。2.村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正规化培养机制一是后备力量不足。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为突出。农村新社区干部任务重、待遇低,能力较强的人不愿担任,大学生村官也存在被街镇借用的现象。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社区干部青黄不接,年龄构成两极化严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是50岁以上的老支书、老主任,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村官,缺少35~45岁年龄段的村级干部。二是待遇不统一。调研中,一些同志反映,目前社工的待遇是普遍提高了,但村干部以及一些聘用人员的报酬待遇却仍然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等人的积极性。三是工作方式不适应。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理念、经验、方法上仍习惯依赖行政命令和私人感情,与城市化要求不相适应。3.农民与镇村干部综合协调缺乏对策农民对镇村干部的诉求、要求提高,同时农民素质提升不到位,镇村干部感到和农民打交道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