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爱达或爱欲》:神话?童话?乌托邦田园诗?
时保持一份冷静,这或许是该小说欲使自身及读者所进入的一种境界。”纳博科夫的诗性世界——专访《纳博科夫传》的中文译者刘佳林、《爱达或爱欲》中文译者韦清琦三联生活周刊:纳博科夫的作品曾屡遭质疑,质疑主要围绕“艺术的社会责任”吗?韦清琦:如果拿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衡量纳博科夫,那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纳博科夫无疑首先是艺术家,以无与伦比的修辞艺术奉献给世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不过,他的个人家庭遭遇,他所经历的20世纪那些大时代的最重大事件,理所当然在他的文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促使他思考、判断、主张。因此解读《爱达》,不能光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探索,还要了解作者经历的时代背景与作品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互动,如果称其为“艺术的社会责任”似乎也不为过。因此,比方说作者借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未来王阿陶夫”以及“圣·阿林上校”来影射希特勒、斯大林,应该还是有所指的。刘佳林:纳博科夫确实有自己的社会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